•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分享| 网站地图


  • 1

    澳门经济

      2021-06-25     浏览量:

    李光:现代金融已成为澳门经济转型的重要行业

    本网讯:6 11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举办,本届论坛以“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澳门金融的未来”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澳门银行公会李光主席在论坛上表示,经过金融澳门金融业同仁多年的不懈努力,澳门金融业的贡献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现代金融已成为澳门经济转型的重要行业。

    谈及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话题时,李光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的发布,以及国家各项湾区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站在新发展阶段,身处国家双循环发展的交汇处,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好新发展阶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构建好新发展格局,利用好特区“一国两制”的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度融入粵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及大湾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澳门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以下为澳门银行公会李光发言实录:

    李光:尊敬的澳门立法会高开贤主席,澳门中联办姚坚副主任,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李伟农司长,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先生,中华总商会会长代表、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先生。尊敬的吴晓求院长、李扬院长。尊敬的中联办经济部陈国凯部长,尊敬的澳门金管局陈守信主席,尊敬的崔强董事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与各界专家朋友欢聚一堂,共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盛事,在此我谨代表澳门银行公会全体同仁向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澳门金融业在澳门中联办、特区政府的支持,和澳门金融管理局的指导下,克服逆全球化、疫情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稳经济,保民生,以创新谋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与发展的能力。在粵澳金融深度合作、跨境金融创新、民生金融服务以及智慧金融建设等诸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发展。经过金融澳门金融业同仁多年的不懈努力,澳门金融业的贡献度与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现代金融已成为澳门经济转型的重要行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的发布,以及国家各项湾区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站在新发展阶段,身处国家双循环发展的交汇处,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好新发展阶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构建好新发展格局,利用好特区“一国两制”的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度融入粵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及大湾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澳门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的论坛可以说是高朋满座,群贤毕至,我相信各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和独到见解将为澳门金融业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思考,澳门金融业全体同仁期待与大家深入交流,深度合作,共谱大湾区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李伟农:澳门要找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 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本网讯:6 11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举办,本届论坛以“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澳门金融的未来”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李伟农司长在论坛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蓝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而且肩负着支持两个特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使命,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主席要求粵澳两地扎实推进合作区的构建,为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创造条件。

    谈及新冠疫情对澳门经济影响的话题时,李伟农表示,正如大家切身感受到,新冠疫情为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影响深远,尤其是澳门以旅游服务出口为主的产业更受到严重的冲击,刚好反映了在经济多元发展的迫切性。

    目前,澳门正处经济复苏的交接期,必须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为此特区政府正全力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科技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更重要是要把握好澳门作为国家双循环交汇点的平台功能,找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积极参与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机遇,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以下为李伟农发言实录:

    李伟农:尊敬的澳门中联办姚坚副主任,澳门立法会主席高开贤主席,澳门银行工会李刚主席,各位女士、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出席2021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首先请让我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对来澳门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政商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澳门金融的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蓝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而且肩负着支持两个特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使命,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主席要求粵澳两地扎实推进合作区的构建,为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创造条件。

    正如大家切身感受到,新冠疫情为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影响深远,尤其是澳门以旅游服务出口为主的产业更受到严重的冲击,刚好反映了在经济多元发展的迫切性。目前,澳门正处经济复苏的交接期,必须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为此特区政府正全力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科技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更重要是要把握好澳门作为国家双循环交汇点的平台功能,找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积极参与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机遇,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目前特区政府正从法律制度和金融基建两个方面着手,借助金融的科技完善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基础,推进债券市场和财富管理等主要业务的发展,逐步丰富澳门的金融业态,为不同类型的新兴产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澳门特区政府和广东省政府持续合作,就合作区的发展保持密切的沟通,并按服务的实体经济风险可控的原则重点向中央金融部委争取跨境资金自由进出,投融资便利政策,以促进澳门和合作区的资金互联互通,为合作区内的各个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我们热切期待中央公布横琴粵澳深度合作区的总体方案,引导双方共同做好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发挥金融支持国家建设,助力经济适度多元的重要作用。

     

     

     

    李光斗 • 主题演讲

    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富

    01

    在新经济时代中

    他指出,4G带来了直播、短视频、移动支付、滴滴、饿了幺、新零售的商机;而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无人驾驶、远程医疗、远程教学、新家庭医院等。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先人一步,就永远都有机会”。而在品牌打造上,李光斗以“钟薛高”、“马应龙”举例,他认为在品牌的新话语时代,品牌应该思考“如何懂年轻人”,“总结网红品牌的秘籍,即有型、有料、有趣,以及具有情感连接的互动性产品,能让人产生仪式感,用产品和情感唤醒消费者”。

    02

    在互联网经济的数字战争中

    他指出,品牌既要打破时空限制、用爆品战略颠覆品类认知,也要营造消费场景,包括人、货、场等;以及结合快速发展的技术,如5G时代“直播带货”发展将会更快速,一个主播的收入将会超过60%的上市公司。

    通过提供内地品牌创新创富经验,李光斗也希望为澳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思考。“澳门开阜400年来,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他称,澳门制造和澳门经验也非常值得分享,未来可以藉助紧邻的横琴作为发展门户,将澳门的品牌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从而助力澳门发挥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以及融入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

    政企 • 推介会

    四川成都青羊区招商推介会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区长蒋蔚炜在峰会中向澳门的参会人士介绍了青羊区的历史、文化、美食和产业,希望通过让澳门企业增进对该区的认识,增强开拓当地市场的吸引力。

    横琴东西汇项目推介会

    四场 • 签约

    随后还举行了四场签约仪式。包括成都高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澳门商报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光华街道办签约,澳门商报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绿舟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成都高逸金沙酒店有限公司与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希望助力成都企业和青羊区走出湾区,开拓澳珠市场;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还与海岸商业集团签约。

    成都高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澳门商报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光华街道办签约

    澳门商报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绿舟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

    成都高逸金沙酒店有限公司

    与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签约

    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

    与海岸商业集团签约

    参与是次澳门国际经贸合作峰会的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务部部长徐莽,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执行委员李藻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澳门立法会议员邱庭彪,成都市青羊区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蒋蔚炜,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珠海市工商联主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河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苏国宝、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冬、永利关爱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倪孟正,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文化传媒联合会会长马志达,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商报社长朱海生,澳门文化传媒联合会主席、澳门商报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文玉,粤港澳大湾区北京商会会长、江门市建泰投资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景丽。

     

     

    第二届中国经济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论坛举办

    本网讯:619日,第二届中国经济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论坛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朗姿韩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50余人与会。

    论坛以“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为主题,旨在促进各界专家学者对我国经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全球价值链攀升、产业创新、国内大市场建设、低碳发展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主持,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张其仔,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沈坤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经济研究》主编李坤望分别发表题为《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八条建议》、《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坏打算”与企业有钱不投资之谜》的主旨演讲。

      刘志彪从多个方面对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提出了建议: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中国多阶段一体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均衡战略来建设各要素市场;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调整地方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方法;鼓励在国家战略指导下,从过去强调经济竞争走向竞争基础上的协调、协作和协同;市场规模建设,重点在于生产领域推进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体系改革;市场环境建设,核心内容和突破口是以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为目标,大力发展各种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制度创新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张其仔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策。首先从主体现代化的角度界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表现在创新能力更强、附加值更高、更加可持续和更加数字化;从结构现代化的角度界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表现在更加安全可靠、更加公平、更加协调顺畅。其次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附加值、公平、自主可控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要选准发力点,区分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治理结构、产业优势类型和不同路径,采取差异化的优势发挥、优化和巩固提升策略。

      沈坤荣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向更深层次的改革要效率,向更高水平的开放要活力,向更优载体的建设挖潜力,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动能,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李坤望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较少的原因,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很高,现金流水平远高于投资支出,大部分企业不存在预算约束的问题。李坤望建议,如果要拉动投资,提高企业信心,尤其是私企、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管理者的信心尤为重要。

      论坛上,8位来自全国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分别围绕会议主题发表题为《“156项”建设项目对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赵学军)、《数字经济时代的政府监管转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线下购物便利度与居民网购行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史宇鹏)、《资源产业依赖与低碳转型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邵帅)、《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中)、《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规模功能借用与企业出口增加值》(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杨继军)、《内贸成本、外贸成本与双循环发展格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内外循环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变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的演讲,就各自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

     

    区块链迎来新机遇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网讯: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这次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让区域链发展站上了新起点,打开了新空间,也必将为区块链加强技术突破、加深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发展增添动力支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通过数据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有望解决网络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信息产业体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等要求。未来,区块链的角色日益重要。当前来说,区块链发展可谓“危”与“机”并存。一方面,其技术应用和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早在2018年,我国已拥有全球超八成的区块链专利。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着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融合应用尚不成熟、产业生态有待完善、人才储备明显短缺等问题,实际产业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信息壁垒”、实物上链困难等挑战。这次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让区域链发展站上了新起点,打开了新空间,也必将为区块链加强技术突破、加深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发展增添动力支持。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应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聚焦痛点,打通堵点,加快区块链落地步伐,推动区块链与更多产业融合,增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目前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技术、共识算法等核心技术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要掌握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研发,加大区块链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实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应加大政策支持。要从政府层面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比如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实际上,去年,已有北京、湖南、贵州、海南、江苏、河北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出台了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三是要加紧培育产业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对市场主体权益的保护,要完善容错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的通路,以应用驱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坚决打击遏制假借“区块链”之名的违法违规、欺骗欺诈行为,比如:传销、炒作各种“空气币”等。四是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紧缺是制约区块链发展的重要瓶颈。区块链作为架构性创新技术,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巨大,要求从事者掌握涉及计算机技术、密码学等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发展区块链,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业融合等方面建立人才培育体系。 从技术构想走入现实,区块链已日益显现出赋能产业革新和助推经济建设的伟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为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打开无限空间,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央地资金组合拳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本网讯:力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多元资金保障网正加速形成。《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央地多方正加紧开展新一轮培育工作,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财税金融等支持举措将齐发力,包括百亿元奖补资金、股权融资、挂牌上市等多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完善。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系列惠企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但仍需进一步发力开展精准化服务,包括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动产融资管理机制等,提高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进一步激发其经济增长活力。

      “专精特新”企业壮大扩围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将软体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CEO高少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当前政府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使用第三方软件服务的“服务券”、银行贷款优惠、国际专利补贴、高端人才落户支持等,筑牢企业健康发展基础,增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是我国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我国培育了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了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万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万家。

      在此基础上,央地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轮培育工作。工信部日前组织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并提出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集聚。地方上,近期包括北京、湖南、青海、新疆、黑龙江在内的多地密集公布新一批培育企业名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成为重点培育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大力培育和支持相关企业,有利于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更多支持举措将进一步发力。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资金保障上,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约100亿元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也将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政策布局重点。其中,贵州今年将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措施,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南则计划“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重点培育3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多元资金保障网正进一步完善。

      日前海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现场30多家企业集体挂牌,金融机构现场为挂牌企业授信20亿元。531日,湖南召开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会,旨在为中小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畅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投资。

      记者从多方获悉,更多“真金白银”将进一步涌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方面,617日,大连发布稳市场主体12条政策措施,提出对2021年首次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60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日前印发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行动方案》提出,将用好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数据显示,通过部省联动目前已有29个省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上,银保监会日前进一步明确,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特别是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小微企业,要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及时给予资金支持。此外,包括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正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鼓励挂牌上市为相关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例如广东提出,力争未来五年推动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山西将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及挂牌培育,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入库,推荐优秀“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加快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在专家看来,随着一系列惠企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但仍需要发力改善相关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动产融资的管理机制。

      “从融资情况来看,股权和债券融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仍有不足。同时动产融资发展较慢,管理机制上不顺畅,如应收账款融资面临棘手的确权问题等,导致企业虽有融资需求却无融资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李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对此,李杨建议下一步一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上市辅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登陆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债券的增信支持,简化发行注册流程。探索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二是发展科技贷款,建立科技信贷产品体系,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购置、并购重组等融资需求。三是推行普惠型贷,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对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

      刘向东表示,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拓展市场和融资方面尚需获得更精准的服务,特别是针对其研发创新投入需要更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除了通过多元化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渠道外,还需要优化间接融资渠道,降低间接融资成本,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

     


    【责任编辑:】
    手机扫码 继续阅读

    分享到…